大银幕上看《东极岛》,无疑是享受影片的最佳方式。我迫不及待地连刷了两遍,一次是在普通激光厅,另一次则选择了全景声巨幕厅。果然,银幕越大,视觉效果越震撼。不过,我并没有去IMAX厅,毕竟市区唯一的IMAX影厅,居然播放的是《南京照相馆》,这也让我不禁怀疑,发行方的选择是不是有点问题。
观看完《东极岛》,我真是不得不感叹,朱一龙和吴磊的身材简直堪比健身教练!我心里在想,自己要吃多少蛋白粉,花多久时间,才能练出这种肌肉?片中阿荡和阿赑的身材简直完美,这样的肌肉线条显然是商业电影常见的拍法。毕竟,身为岛上唯一的捕鱼能手,这两人需要大量的高蛋白补给,然而,碳水化合物从哪里来呢?
长期高体力消耗而热量不足的情况下,肌肉本应逐渐萎缩。但影片中,除了阿荡和阿赑,岛上的其他渔民也都拥有明显的肌肉线条,甚至是中老年渔民,这就有些不太合理了。因为肌肉的维持是需要巨大的能量支持的。
从理论上讲,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和四五十岁的中年人,虽然代谢速度有所不同,但肌肉量的差异才是造成中年人容易发胖的根本原因。人的肌肉量通常在三十岁以后开始流失,这也是为什么中年人容易堆积脂肪、消耗效率低的原因。而东极岛显然并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,岛上的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根本不支持大量肌肉的养成。
展开剩余75%更令人怀疑的是,岛上已禁渔三年,渔民的生计成了一个大问题。片中提到岛民能吃地瓜,李元兴抢着吃的地瓜看似常见,但其实并不现实。地瓜虽能填肚,但吃多了容易烧心,也容易让胃酸过多。而且,东极岛的土壤盐碱化严重,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种植地瓜,何况还有芦苇滩这种典型的盐碱地生态环境,地瓜几乎不可能在这里生长。
而且,东极岛上种植粮食作物如小麦、玉米、土豆等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。再者,既然岛上的渔民在禁渔三年期间缺乏基本的粮食来源,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度过这三年的呢?影片没有交代清楚,渔民的生存状态似乎被忽略了,他们的角色更像是英雄故事的背景板。
此外,影片的情感表达也略显薄弱,人物间的情感联系处理得不够扎实。尽管影片结尾确实有些感动人心的时刻,年老的阿花在画外音中的独白,“我们为什么要救人,我也不知道,生而为人,还是需要帮助些对吧”,将影片的主题升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,虽然感人,但与人物的情感铺垫略显脱节。
《东极岛》的背景非常简单,讲述的是在里斯本丸沉没时,东极岛的渔民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助被日本人处决的战俘。而《日内瓦公约》早已明文规定,战俘不可杀害,然而,日本人却无视这一规定。这三百多位幸存的战俘,正是因为东极岛渔民的英勇救援才得以存活。
不过,影片中的情感冲突却显得有些单薄,尤其是主角阿荡、阿赑、阿花以及村里的土著渔民之间的情感纽带似乎没有得到充分展开。在这些土著渔民眼中,他们与外来渔民之间的关系疏远而冷淡,甚至在面对日本兵的威胁时,他们依然显得缺乏足够的情感动机去反抗。
特别是阿赑的角色转变,从一个明哲保身的普通人,变成一个反抗者,这种转变虽然合理,但情感的驱动力还是稍显薄弱。而且,岛上的村民与阿赑之间的互动几乎是空白的,尤其是千金和阿荡这两位角色,他们之间的情感缺乏进一步的戏剧化表现。
如果能够在影片中增加更多的情感连接,特别是让千金成为阿荡、阿赑和岛民之间的情感桥梁,这样在情感爆发的时刻,观众会更加投入。即使在阿荡牺牲后,千金将这种情感转移到阿赑身上,也能让剧情更加丰满,人物关系更加紧密。
不过,《东极岛》依然是一部精彩的动作片,尽管文戏稍显不足,但它仍有不少亮点,尤其是紧张激烈的动作场面。如果能够在人物关系上多下一些功夫,或许这部影片会更加打动人心。
不过,令人遗憾的是,《东极岛》的票房表现并不如预期,甚至不及《南京照相馆》。对于这部影片,我感到既惋惜又能理解。
发布于:山东省红腾网-炒股杠杆网站-股票加杠杆网站-配资门户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